金鉴明院士工作站发挥团队优势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2015-10-19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那中元所长培育的紫根水葫芦治理水污染,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得到应用,引起了世界环境科学界关注,但其净水机制一直难以深入研究。金鉴明院士工作站发挥团队的优势,获得重大突破。 合作团队暨南大学张弓教授、王莹教授课题组在完全没有参考基因的情况下,开创利用宏转录组测序数据直接研究基因功能先河,首次采用新策略对紫根水葫芦根系共生体系净水功能的作用机制和功能基因开展研究,从分子学层面上揭示紫根水葫芦净水机制,揭示紫根水葫芦净水的奥秘:紫根水葫芦根系上的重金属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是普通水葫芦的3600多倍,这是紫根水葫芦能净水的关键所在。这一突破,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发挥其治理蓝藻及生态修复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其论文《直接从头宏转录组学鉴定紫根水葫芦根和真菌(根际效应)共生系统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于2015年10月16日在世界重要学术杂志——《科学报告》在线刊登,并在近日入选全国统编教材《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其他理论研究成果有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暨南大学罗滨、王莹的论文《紫根水葫芦细菌多样性PCR-DGGE分析》,对水污染处理有良好效果的紫根水葫芦和普通水葫芦进行叶际和根际细菌进行DNA提取,利用16s rDNA进行PCR-DGGE分析,初步研究了紫根水葫芦叶际和根际细菌多样性情况,为之后的研究紫根水葫芦的污水处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研究人员明桂花、刘晶晶、那郅烨对紫根水葫芦干根粉进行研究,在2015年第7期《绿色科技》上发表论文《紫根水葫芦吸附剂表面特征及砷(As)特性》,研究显示紫根水葫芦干根粉对As(Ⅲ)和As(Ⅴ)吸附能力都明显优于传统生物吸附剂,可作为新的重金属污染物吸附剂直接利用。干根粉作为紫根水葫芦治理富营养水体工程的废弃物,适当开发改进,即可作为一种最廉价有效的水体重金属污染吸附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