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中元,云南省保山县人,69年下乡当知青,其间曾致力于农业产量增产的摸索,但因当时方法不当,收效甚微;74年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上大学的第一本读物就是《物种起源》;后留校任教,87年参加云南高寒贫苦山区扶贫工作,并开始了以后来称为GPIT技术(即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的生物进化为路线探索和试验研究。
1990年主持云南省冬玉米高产栽培的研究课题,并于92、93、94连续三年创全国冬玉米高产记录,95年该项目被云南省列为十二项重点推广新技术之一,获得了一定知名度。那中元曾经是一位优秀的,一位优秀的工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他养成用唯物、辨证、全面、历史的思维方式发现、分析问题的习惯,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很快抓住事物的实质,既有看准方向不回头的犟劲,又有发现错误勇于改正的气量,因此他知识渊博,能举一仿三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并将其创新性的发展和应用。他业务能力极强,自参加工作以来不断有科研成果问世,在机械、农业生产等几个领域都拥有国家专利。在科技研究中他表现了突出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研究方法及传统理论的束缚。
在GPIT技术研究中,应用逆向思维大胆提出了至今仍为世界首创的,并已在大量科学生产实践中被证实是正确、超前的“光导全息性、基因全息性和细胞全能性作用及相关的基因表型可诱导调控”全新理论。提出了要走出巨大压力下的农业生产困境,就必须使作物能产生在“信息、能量、营养”与环境、微生物互作高层次相对平衡的表达,这一当今农业能再度崛起发展的重大新起点的理论和科学实践,是在几乎无人相信的简陋研究条件和甚至几乎饿肚子的经济困境中,还必须接连不断地受到极端不公正的精神打击迫害的艰难处境中,仍保持着忘我的科学热情,并不断的用科学实践证明只有实现这种高层次的平衡才能和谐自然与人的关系,才是实现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99年随着GPIT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那中元又创新性地采用以独立知识产权为骨干力量,以技术作为企业核心支撑,以特许连锁经营为发展方向的现代企业新型模式,把GPIT技术系列产品“那氏778”、“那氏788”等相继地成功推向市场。
GPIT技术将是人类农业史上划时代的突破,它打开了一扇人类深层次认识应用自然的新窗,他必将促进人类对整个生物界的认识及和谐应用。GPIT技术是一项宏伟而深远理论突破,是一项可全球应用的技术,那中元将把他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GPIT。毋庸置疑,人类在一系列生物理论极限、机制、机理改写和完善的研究史上,将浓墨重彩地写下这个名字——那中元。